• 大使专栏
  • 大使简历
  • 大使致辞
  • 大使讲话
  • 中巴关系
  • 政治关系
  • 经贸关系
  • 人文交流
  • 双边协定
  • 领事业务
  • 赴华签证
  • 护照/旅行证
  • 公证/认证
  • 领事保护
  • 使馆信息
  • 使馆机构
  • 使馆地址
  • 巴巴多斯概况
  • 国家概况
  • 赴巴须知
  •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2023-03-21)
  •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2023-03-16)
  • 关于进一步调整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的通知(2023年3月更新版)(2023-03-14)
  • 李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23-03-14)
  • 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23-03-07)
  • 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2023-02-24)
  • 美国贫富分化持续恶化的事实真相(2023-02-24)
  •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文)(2023-02-22)
  • 第133届广交会拟于4月线上线下融合举办(2023-02-21)
  • 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 ——王毅主任在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2023-02-21)
  • 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2023-02-21)
  • 美国滥施“长臂管辖”及其危害(2023-02-20)
  • 美国国内毒品问题现状(2023-02-20)
  • 美国枪支暴力泛滥的事实真相(2023-02-20)
  • 习近平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作视频致辞(2023-01-27)
  • 中国驻巴巴多斯使馆举办2023年“温暖迎春”华侨华人座谈会并发放“春节包”(2023-01-20)
  • 驻巴巴多斯使馆成功举办2023年“鱼龙节”暨中国春节系列文化活动(2023-01-19)
  • 延秀生大使在2023年“鱼龙节” 暨中国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上的讲话(2023-01-19)
  • 胸怀天下,勇毅前行  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2022-12-27)
  • 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吊唁江泽民同志逝世(2022-12-07)
  • 驻巴巴多斯大使延秀生在巴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国新征程,世界新机遇》(2022-11-21)
  •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2022-11-18)
  •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全文)(2022-11-15)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2022-11-15)
  •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2022-11-04)
  •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25)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 习近平主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2-10-25)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2022-10-25)
  • 第132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起在网上举办(2022-10-13)
  • 中巴两国政府签署巴巴多斯国家体育场重建项目换文(2022-10-09)
  • 中国驻巴巴多斯使馆举办国庆73周年线上招待会(2022-09-30)
  • 延秀生大使在国庆73周年线上招待会上的讲话(2022-09-30)
  • 为和平发展尽力  为团结进步担当(2022-09-28)
  • 沧海横流领航向,丝路古道焕新机(2022-09-19)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2022-09-19)
  •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全文)(2022-09-19)

使馆公告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决定自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就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作如下调整:
  一、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
  二、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外...

专题

应对新冠疫情中国经验知识库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中国一带一路网
更多...

有关链接

  • 中央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网站
  • 其他网站
  • 使馆信箱
更多...
  • 大使专栏
  • 大使简历
  • 大使致辞
  • 大使讲话
  • 中巴关系
  • 政治关系
  • 经贸关系
  • 人文交流
  • 双边协定
  • 领事业务
  • 赴华签证
  • 护照/旅行证
  • 公证/认证
  • 领事保护
  • 使馆信息
  • 使馆机构
  • 使馆地址
  • 巴巴多斯概况
  • 国家概况
  • 赴巴须知
  •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3-03-21 04:16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3月20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题为《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普京总统邀请,我即将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10年前,我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俄罗斯是我访问的首个国家。10年来,我8次到访俄罗斯,每次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同普京总统一道开启了中俄关系新篇章。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同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将中俄关系置于本国外交优先方向。

  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10年来,双方各领域合作得到长足发展,阔步迈入新时代。

  ——高层交往发挥重要战略引领作用。中俄两国建立了完备的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体制机制保障。这些年来,我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工作联系,在双边和国际场合先后40次会晤,为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擘画蓝图,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及时沟通对表,为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牢牢定向把舵。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巩固,打造大国关系新范式。中俄双方秉持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彼此发展振兴。两国关系在发展中愈加成熟、坚韧,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树立起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双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格局。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116%,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双向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领域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地方合作方兴未艾,为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双方各自发展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双方践行世代友好理念,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双方隆重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我同普京总统宣布《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双方先后举办8个国家级主题年,续写友好合作新篇章。两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彼此支持,相互鼓劲,又一次见证“患难见真情”。

  ——双方在国际舞台密切协作,履行大国责任担当。中俄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机制内密切沟通和协作,共同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俄关系已经走过70余年风风雨雨。抚今追昔,我们深深感受到,今天的中俄关系来之不易,中俄友谊历久弥新,必须倍加珍惜。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

  我即将对俄罗斯的访问,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我期待同普京总统一道,共同擘画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新愿景、新蓝图、新举措。

  双方要加强统筹规划,聚焦两国各自发展振兴事业,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机遇,增添新动力。要增进互信,激发潜能,始终保持中俄关系高水平运行。

  要推动投资经贸合作量质齐升,加强政策协调,为两国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打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形成传统贸易和新兴合作互为补充、同步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为双边和区域合作提供更多制度性安排。

  要密切人文交流,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用好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友好省州、友城积极开展对口交往,鼓励双方人员往来,积极恢复两国旅游合作。开展好夏令营、联合办学等活动,不断增进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相互了解和友谊。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错综交织,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世界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国际社会忧心忡忡,亟盼驱散危机的合作良方。

  2013年3月,我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提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我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10年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日益深入人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追求。国际社会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

  去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中方始终着眼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我相继提出多项主张,包括应该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成为中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根本遵循。前不久,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吸纳了各方合理关切,体现了国际社会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为缓解危机外溢、推动政治解决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我们相信,只要各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平等、理性、务实对话协商,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合理途径,找到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光明大道。

  要办好世界上的事,首先要办好自己的事。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概括起来说,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中国特色凝结着我们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着我们对国际经验的深刻总结。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信这将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我们有理由期待,作为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中俄两国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